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日常生活

工業園規劃建設效益凸現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4:56 來源:aniluna.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一棟嶄新的三層小樓在市科技工業園C區和陽湖坪鎮建新居委會轄區的交界線上的悄然建起,結束了建新居委會干部們在各自家里辦公的歷史。
  “以前根本談不上上班,村民有事就去家里找我。現在有了辦公樓,每天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辦公室也分工明確,老百姓辦事方便多了。”建新居委會的秘書李智勇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在這里已經工作上十個年頭、見證了建新從農村到城市的變化歷程的他,把這些變化歸功于市科技工業園的規劃和建設。
  7月19日,記者來到陽湖坪鎮建新居委會,追尋工業園的規劃和建設是怎樣為居委會的發展注入活力、居委會又是如何在城市化的進程上大踏步前進。
一夕舊貌換新顏
  建新居委會就是上個世紀被稱為李家峪村的地方,居民多半為李姓。20世紀末因城市規劃改名建新居委會,但村容村貌卻沒任何變化。村里幾乎沒什么像樣的街道,每逢下雨,通往各家各戶的道路總是泥濘不堪,居民大多住在磚木結構的青瓦房里,沒有村部,沒有小區,更別提路燈、垃圾桶等城市市政設施。
  2008年,工業園一期建設征地時,建新居委會轄區內的300多畝稻田被征用。按照國家當年的征地補償標準,被征地百姓將會有一筆不菲的收入。但為了避免失去生活來源的百姓坐吃山空,工業園借鑒了發達地區的征地經驗——讓老百姓用征地補償款入股,每年領取分紅。
  入股合同在2008年的3月15日簽訂,入股居民每年的這一天都可以拿到分紅。“我家算是少的,只入了4萬元,但每年也有3200元的收入,比存在銀行好太多了。”李智勇告訴記者,建新的居民除了把征地款拿去做生意的,其它幾乎都入股了,每年一戶多的能有上萬元收入,少的也有三四千元。
  兩年來,建新的面貌已煥然一新。一條又一條的水泥街道縱橫交錯,一棟又一棟的三層小樓拔地而起,建新向城市化邁進的腳步越來越快了。
  漫步在建新的街上,早已看不見那磚木結構的破瓦房,嶄新的小樓有的還來不及粘上瓷磚,多數樓頂上都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看那邊墻上,都是空調。”居委會婦女主任胡紹珍指著不遠處樓上一臺又一臺的空調,語氣里透著驕傲。“還有我們的路燈,晚上一看,跟城市里的一模一樣”。
  “要不是要建工業園,哪里會有我們的辦公樓啊?這棟樓是用我們全村的集體土地的補償款建的,花了120多萬元呢。”李智勇認為能在這樣的辦公樓里辦公是“做夢也沒想過”,他說,“現在我們的固定資產有五六百萬元呢。”
  辦公樓的院子里有著秋千、籃球架等齊全的健身器材和娛樂活動設施。李智勇介紹,每到傍晚,年輕人就會來院子里打籃球,村民們也會來院子里鍛煉身體,“我們的居民還自發成立了腰鼓隊、軍鼓隊和舞蹈隊,以前哪有這心思啊?現在主要是腰包鼓起來了啊。”李智勇邊說邊哈哈大笑。
  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改變,還有他們從未期待過的自來水。“以前自然井被修路破壞了,吃水只能靠搖井,打出來的水里頭都看得到紅絲蟲!”李智勇告訴記者,現在各家各戶都可以吃上干凈的自來水了。
離開土地后的新出路
  像其他的村子一樣,改名為建新居委會的李家峪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小農經濟的粗放種植和零散養殖,村民的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一年到頭在沿海地區打工。
  但是現在,勞動力慢慢在就近轉移了。因為在征地的時候,工業園就和建新居委會有了約定:對于同等符合條件的勞動力,建新的百姓要比外地的勞動力優先錄用。“雖然在廣東沿海打工,工資多一點,但開支也大啊,而且遠離家門,租房子、吃飯、交通,真正拿回來的也就沒剩多少了。在家門口打工,吃住在家里,各方面都方便一些。”據李智勇介紹,在工業園的建設時期,建新每年在這里打工的就有300來人。
  工業園的建設完成后,入駐的各家企業也需要很多員工,企業的招工也是以被征地居民的勞動力為優先考慮的。工業園今年組織對園區失地農民進行了免費就業培訓,并有計劃地安排其進入園區企業務工,目前,已先后有 309名失地農民進入園區21個企業進行務工,解決了部分當地農民工的就業問題。
  工業園的建設帶來的不只是工業的集聚,配套的各種產業也會迅速向這里集聚,服務于企業和企業員工以及家屬的商業也會陸續發展起來,工業園區域在不久就會變成城市繁華的新區。從小就生活在建新居委會的李啟友,就敏銳地捕捉到了致富的新信息。
  46歲的李啟友就住在建新居委會辦公樓的后面。五年前,她開了一家銷售汽油、液壓油、煙花爆竹以及各種雜貨的雜貨鋪,從農民變成了老板娘。工業園的規劃里有了建新,建新的老百姓便憑著自己的土地富了起來,再加上工業園建設帶來的人潮,建新的街道上熱鬧了起來。 “以前每年能有萬把塊錢的收入,現在每年有三萬元左右了。”爽朗的老板娘一邊嚼著饅頭,一邊介紹
  談起建新最大的變化,老板娘娓娓道來,“現在我們自來水也有了,其它基礎設施也跟上來了,跟城市一個樣了。”
  作為土地征收的補償,李啟友也拿到了近20萬元的補償款,再加上家里這些年的積蓄,花了四十多萬元修起了一棟臨街的三層小樓,二樓、三樓居住,一樓則是四間門面,她已經為以后的經商做好了準備。
  “現在來買東西的多了,以后工業園建起來,收入會更多。”老板娘基于這樣的預期,對未來已經做好了打算,“將來把二三樓騰出來做旅社,生意應該會不錯吧。”
  站在建新居委會的街道上放眼望去,臨街的樓房一樓基本都修成了卷閘門的門面,不久村民們將在自己門口做起小生意,建新就真的成了商戶林立的城市的一部分了。
向城市化邁進
  2008年4月份以來,工業園的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始進行,在征收的建新居委會的300多畝土地上,一棟棟嶄新的職工宿舍早已封頂啟用,一排排整齊的標準廠房里已有企業在運營,新的公司還在不斷入駐,新的廠房還在不斷建設。
  從建新居委會辦公樓的窗戶望出去,工業園發展的點點滴滴盡收眼底,但在靠近居委會辦公樓的前面還有大片土地既未種植任何糧食,也沒有開發建設。
  “這是工業園已經向我們租用了的400多畝土地,下一步就會征收開發,我們希望征收的進度能快一些,發展能更快一些。”這400多畝土地里有一畝多是建新居委會的李發年老人家里的,也是他們家里最后的土地,2008年,老人家里已經有三畝多地被征收,老人拿到了十多萬的土地補償款。“除了我們自己家里用的,都給我女兒辦工廠了。”老人靦腆地笑著。
  李大爺的女兒在廣東汕頭開辦了自己的工廠,據李智勇介紹,每年能有上百萬的收入,“他們說,以后市里的工業園建好了,就把工廠搬回來。”
  李智勇對建新居委會的發展做了很多思考,“現在自來水修好了,下一步,我們的奮斗目標是將全村的大小道路全部硬化,然后再買20盞太陽能路燈,現在支部已經通過了。”
  這也是建新居委會原書記李強聲的夢想。上世紀九十年代,為了讓建新的老百姓富起來,他曾帶頭把村里的耕地和山林集中了起來種椪柑,建果園。現在工業園建在了建新的土地上,以不同的方式創造著財富,老書記對未來很有信心,“你看望城、常德的工業園不是都發展得很好嗎?我們這里也可以的。”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