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奇遇怪姓
更新時間:2018-03-19 12:40:10 來源:aniluna.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去年市政協文史委擬編一部《姓氏史話》,囑我專寫一些特別和稀有的姓氏。我根據平日掌握的情況,進行重點采訪。一天走訪到一位年近七旬的居民,名叫街有乙,他說“街”姓算全市乃至全省之奇。談話間,旁邊又冒出一位老者沖我一笑說:“說起來,可能你不相信,我的姓可以說全國少見。”我不由心中一喜:“請問尊姓大名?”他詭密一笑說:“鄙人叫多福。”我說:“世上竟有‘多’姓,果真奇聞。”他忙糾正說:“不,你誤會了,我姓叫,名多福。”我又一驚:叫姓!真夠怪了! 他告訴我,他老家在湖南攸縣,解放前因躲壯丁,流落常德,1949年8月參加教育工作,在常德一所中學任語文教員。土改時曾在慈利縣參加過土改工作隊,80年代退休,閑在家中,想做點“叫”姓的尋根工作,準備編寫“叫”姓族譜續卷。 叫老很健談,文史知識也較豐富。他說,將他知道的“叫”姓源流全都介紹給我。這對我來說,真乃雪中送炭也。 叫老通過幾年的艱苦調查,得知全國僅有“叫”姓320多人,為全國少有姓氏之最,中科院與公安部公布中國姓氏3500個之中,內面就沒有“叫”姓。2008年6月湖南程宏璉研究中國姓氏多年出版《中華千家姓》,據程先生考證,中國叫姓,均居攸縣。且“叫”姓主要集中在攸縣的一個村——蔡坪村,和鄰近的蔡花村。叫姓興時最多達一千之眾,隨著社會動蕩,幾經衰敗,只剩下現在這個數了。 叫老告訴筆者,他從不以自己最小小姓氏的一員而自卑,相反,他感到自豪,因為物以稀為貴。他特地向筆者講述了“叫”姓在攸縣的淵源。 從明朝萬歷年間到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時止,“叫”姓共進行過六次修譜,對本姓氏,基本弄清了來龍去脈。 據萬歷年間和嘉慶族譜載:始祖“叫”公仲康,字肇績,原只有名而無姓,生于明洪武十二年,乃河南苗裔,楚攸之鼻祖也,幼有丈夫四方之志,長而勇于過人,智謀超眾,性好騎射,六韜三略,無所不知,后官科都司即四品武官,曾到茶陵任過職。明建文年間,因性情剛直不阿,得罪上司,稱病返鄉。退出官場后,到攸縣避難。見攸縣的蔡坪村,山青水秀,風光奇麗,于是就在此定居下來,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仲康公卒于正統十四年。 其實仲康公的父輩并不姓叫,曾是朱元璋的謀臣劉伯溫身邊的一名要員,一說姓嶠,一說姓剿。因劉伯溫受害后,逃離官府,便隱姓留名為“仲”。其子仲康,在父母過世之后,認為自己無姓還是不妥,總得找個姓,一天,他突然聽到天空一聲雁叫,頓覺大悟,鳥叫為我姓也,于是念得詩兩句:“雁行空中脆聲叫,正是流光齊祖宗”(叫姓族譜中的《班行詩》句),于是仲康正式取姓于“叫”,與嶠、剿二字同音。 也許就是這個怪姓,讓仲康后人過上安居生活。因“叫”姓令人不解,以為是故意出賣祖宗,或者是先祖不道,改姓匿名,而被世人不生偏見,常常遇上鄙視的目光。 再就是取名字也不方便。比如多福老人自己就是一例,他有兩子一女,一個兒子是合作化時出生的叫“合作”,別人取笑他說:“來我們一起算是叫合作吧。”另一個兒子是文革初期出生的叫文革,后來文革結束了,人們對文革仇視,譏笑他說:“還叫什么文革,我們被文革害慘了。”女兒是文革中期大聯合出生叫“文聯”,沒想到她因喜愛文學,后來縣里恢復文聯機構,女兒競被調文聯單位工作了,別人常以單位之名和她的名字發生誤會而鬧成了笑話。 叫老說,他感到遺憾的是后代沒有出一位超過仲康公的能人。解放后雖能文能武的人才還是出了一些,但總在仲康公之下。不過值得慶欣的是,“叫”姓智商高,勤儉好,現在發財的人占絕大多數。 叫老還告別筆者,“叫”姓人很講團結和文明,待人熱情有禮,這也是他引為驕傲的地方。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熱門信息
-
- 金能量龍心口服液行騙至張家界,工商部門立案調查 [9781]
- 怎樣恢復相機里刪掉的照片 [6078]
- 裝修刷墻漆的教訓 [4527]
- 《禁毒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750]
- 中國十大整體衣柜品牌亞丹升級采用不釋放甲醛的萬... [3597]
- 把大坪鎮建設成為天門山的后花園 [2460]
- 《血色湘西》女一號田穗穗扮演者——演員白靜被丈... [2434]
- 一碗米飯有多重 [2050]
- 廖漢生簡歷 [1992]
- 話說湘西土匪 [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