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的幾次嚴重通貨膨脹,都伴隨著農產品價格的明顯上漲。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羅斯巴德認為,一旦農業這類最弱勢部門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大幅上漲,就標志著全面通貨膨脹開始形成。這說明農產品價格是處于價格上漲鏈的末端而非源頭。究竟是農產品價格上漲引發了通貨膨脹,還是通貨膨脹推高了農產品價格?在新的經濟發展條件下,要辯證分析。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國英研究員表示,以小麥生產為例,正常年景下原料投入、打工的機會成本以及隱性地租成本,會占到產品銷售額的90%左右。如果投入因素分散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它們的價格普遍上升,必然是國民經濟的總供需平衡發生了變化,其后果必然導致農產品價格上升。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王秀清、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辛賢表示,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農業減產對CPI上漲幅度的影響在大幅下降,2003年我國農業減產引發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僅為6.6%,而實際上漲13%,也就是說其余50%的農產品價格漲幅是農業以外的因素導致的。 農業部農研中心主任宋洪遠表示,農產品價格上漲帶動CPI上漲僅僅是一種現象,并不表示農產品價格上漲是通貨膨脹的原因。2008年實施4萬億元投資計劃,2009年信貸投放量高達9.6萬億元,同比增加95.9%,今年上半年信貸投放量增加4.6萬億元。我國廣義貨幣總量達到67.4萬億元,同比增加了18.5%,遠高于我國真實經濟的增長速度。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導致物價水平的上漲,推動CPI走高。
生產是消費的源頭,“菜籃子”的穩定離不開“菜園子”的建設。在社會強烈關注市民“菜籃子”的同時,農民的“菜園子”也理應受到足夠重視。 農產品價格如何,不僅關系到城里人的生活消費,更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水平。平心而論,農民作為農產品的生產者,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和壓力要遠遠高于消費者。無論是種糧還是種菜,從撒上種子那一刻起,少不了要澆水、施肥、除草、滅蟲……辛勤勞作幾十天甚至大半年,一場大水就可能讓到手的收成打了水漂,血本無歸。就算收成到手,能不能賣個好價錢,心里還是直打鼓。一斤糧、一斤菜,常常只賣出一瓶礦泉水的價。這樣的價格,顯然沒有完全體現出農民的勞動價值。
“最后一公里”菜價上漲最多為哪般? 記者從菜地、批發市場到城市菜攤追蹤菜價發現,蔬菜從收購到批發一般加價25%左右,但從批發市場到城內的零售市場,加價往往超過50%,其中少數菜品價格甚至翻倍。城內運輸難,賣菜成本高,使“最后一公里”菜價上漲幅度最大,讓部分市民明顯感到買菜的壓力。許多人想不到,這么多配送中心沒有一輛合法的運輸車輛。原因是國內還沒有出臺明確的蔬菜運輸車標準。”
從2000年開始,我國基尼系數已越過0.4的警戒線,2006年已升至0.496,2007年為0.48,目前基尼系數可能在0.5左右。 鑒此,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我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地步。”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實現GDP高速增長,國家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一些地區先富起來的戰略目標。經過31年高速增長,如今這個目標已實現,我國人均GDP從當初的200美元增加到今天的近4000美元。但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隨之而來的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不同人群、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日益顯現。”蔡志洲進一步分析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余斌指出,“十二五”期間如何優化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成為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環節。 個稅三十年追問:稅改能否成為收入分配改革突破口? 我國離“橄欖形”社會還有多遠?我國如何才能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橄欖形”分配格局?在收入分配矛盾日益尖銳的背景下,作為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個稅改革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很多業內人士更是認為個稅改革能夠成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在我國,壟斷行業涉及民生的諸多方面,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壟斷收費問題帶給百姓的是切膚之痛。這種苦痛不僅影響到百姓日常生活,甚至威脅到其生存。有位在西部地區工作了12年、月工資收入1300元的公務員網友曬出其涉及壟斷行業的繳費賬單:每月約200元手機費,50元固話費,200元暖氣費,50元水電費,100元寬帶費,尚未算上有線電視費,已占了其近一半的工資收入。這還僅僅是金錢上的付出。 至于高收費、亂收費給人帶來的煩惱與憤怒、為此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日常生活的不便及生活質量的下降,更是讓民眾痛苦不堪卻又頗感無奈與無助。有的家庭因有線數字電視的高收費而買不起機頂盒,進而也看不了電視(模擬電視幾乎看不到);有的農村家庭因承受不了固定電話亂收信息費而不得不撤掉電話,有的家庭因寬帶的高收費、亂收費而放棄了家用寬帶,而許多手機用戶常因沒完沒了地被莫名話費困擾卻又不得不“氣并使用著”…… 當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已發展到電信時代、網絡時代,一些國民卻因收費問題而無法享受或痛苦地承受著現代化的便捷(有些是錢花了仍享受不到便捷,如慢如蝸牛的網速)時,政府部門還能視若無睹嗎?壟斷行業還應心安理得嗎? 社科院專家:行政性壟斷是高收費亂收費的根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余暉:對于讀者反映的壟斷性行業收費過高、強迫收費、服務質量差甚至收費中存在欺詐行為等問題,我認為其根源在于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行政性壟斷行業尚未建立起有效監管的市場交易規則。在這種因獲得壟斷特權而強勢的利益集團與分散而弱勢的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博弈中,如果缺乏獨立而公正的反壟斷機制和行業監管制度,利益的天平必然會傾向于前者。 這種亂象恰好說明具有壟斷性質的基礎設施和資源型產業的市場化改革的不徹底,這也正是我國市場機制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所在。
今年的中秋和國慶假期相距很近,被很多人戲稱為“史上最糾結假期”。但比假期安排更“糾結”的是加班費問題。剛剛結束的中秋小長假,對于那些兢兢業業堅持工作卻沒有加班費的上班族來說,大多數只會埋怨兩句了事。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很多人都在擔心,自己是不是也要繼續堅守崗位,繼續念叨著那無法到手的加班費? 9月24日是中秋小長假的最后一天,供職于濟南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方存卻還要像往常一樣去上班。說起加班,他給記者講了一個網上流傳的小笑話: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是上班,比上班更痛苦的是加班,比加班還痛苦的是天天加班,還有比天天加班更痛苦的嗎?那就是天天無償加班。 方存說,其實自己所在的企業在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比較健全,最頭疼的還是加班問題,每個周末只能休息一天,而且領導也從來沒提過加班費這回事。“按規定,中秋節放三天假,但我們只能休息一天,這種情況應該說是很普遍的,不只我們公司是這樣。”方存告訴記者,自己也想過向領導提加班費的事,但現在工作不好找,不敢得罪老板,所以一直還是停留在想的階段,沒有付諸實施。 比方存更“不幸”的是在青島一家婚紗影樓工作的柳飛飛,三天的假期,她一天都沒有休息。“我們這個行業,假期生意更好,領導都在加班,我們就更不用說了,公司只是答應到不忙的時候再給我們補休。” 柳飛飛告訴記者,至于加班費,自己是拿不到的,公司內部只有做技術的才有加班費,做銷售還有像她一樣在辦公室任職的沒有加班費。柳飛飛說,中秋節公司給員工發了花生油和雞蛋,這已經很不錯了。自己平時就經常加班,公司規定一周只能在非假日休息一天,而且什么補償都沒有,“做服務行業的大都是這樣”。
人民日報公布調查:超9成網友對房價不滿意。 從調查樣本來看,九成多網友對現在房價不滿意,認為房價非常高。 “目前商品房價確實高得離譜,跟大多數人群的收入不配。住(房),是每個人必須的。要還剛性需求人群一個實實在在的房價,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網友金忠如是說。 那么,住房到底維持在一個什么價位,網友才能承受呢?據統計,愿意承受8000元以下的占75.2%,其中4000元以下占50.9%。而愿意承受8000—12000元的占15%,而12000元以上的僅有9.7%。 對于住房面積的選擇,近五成網友選擇90平方米以下,而期待住上91—130平方米的占45.5%。 別在樓市“快錢”中迷失 上市公司扎堆樓市,耐人尋味。據不完全統計,滬深兩市一千多家上市企業中,除130余家房地產企業外,近幾年來至少有兩成企業新涉足房地產。 個體的選擇一旦成為眾人效仿的熱潮,就容易導致危害整體的“羊群效應”。 房地產調控還將如何“出牌”? 租房 租房3年,常中深深體會到“租客”與“業主”的差別。 “鄰居周末裝修,噪音極大。如果我是業主,肯定理直氣壯地請他不要裝修或者找居委會,但自己只是租房的,心里先就怯了。” “有人往電梯上潑垃圾,是誰干的我也不知道。這是一個老社區,鄰居們彼此熟悉,我們租房的就成了第一懷疑對象。居委會來問,乘電梯時別人也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們。” “最尷尬的是有一次鑰匙丟了,進不了門。我們倆找了開鎖公司,結果人家來了先要證明我們是房主。我們說是租房的,人家說那要居委會或者房東來證明。房東住得遠,居委會值班的人說不認識我們。折騰了一大圈,到夜里兩點多才進了門。” 常中和林琳越來越不愿回到租住的房子里,房子越來越亂,書、衣服、雜物就那樣隨便堆著。租房最后半年,他們基本沒做過飯。“不是家,就是一個睡覺的地方。”
幼兒入園費用漲幅超房價非義務教育成破解難借口
入園難、入園貴,早已不是新聞。9月開學,很多家長又徒增煩惱,贊助費上漲,幼兒園的收費已經近乎“搶錢”,家長們困惑著、無奈著,幼兒園尚不在義務教育范疇之內,這就可以成為價格高昂、上揚的理由嗎?甚至有年輕人算賬,房子不夠住、保姆太貴、幼兒園更貴……,而放棄了生寶寶的計劃。該如何破解? “今年某幼兒園的贊助費漲到10萬元了,我朋友剛去交的錢。”近日,在北京海淀區某小區論壇里,一個關于“小孩去哪兒上幼兒園?”的帖子被討論得異常火熱。據悉,在該小區方圓5公里內,就有10來所幼兒園,其中,公立園和私立園差不多對半分。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家長依然為孩子去哪兒上幼兒園發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