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城市概況

人文經典 弘道圣地(三)

更新時間:2018-03-19 12:07:18 來源:aniluna.com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第三節

    文化遺產  故居古城
  
    世界上罕見的內河沙洲——長沙橘子洲
  
    毛主席登上詩壇的第一首詞《沁園春·長沙》,詩里所說的橘子洲又稱橘洲、水陸洲,位于長沙市湘江中流。橘洲四面環水,洲長約5000米,平均寬度145米,長約五公里,形成于晉惠帝永興二年(公元30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長沙重要名勝之一。1925年寒秋時節,毛澤東重游橘子洲,寫下了《沁園春·長沙》。橘子洲因此而聲名大振。洲上植有柑橘數千株,金秋時節,橘果累累,洲兩側為平坦河灘,是天然游泳場地。周恩來總理生前也曾往洲上游覽,稱之為“世界上罕見的內河沙洲”。
  
    中國四大碑林之一——永州浯溪碑林
  
    浯溪發源于雙牌縣陽明山的一條小溪,流經祁陽盆地后流入湘江。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著名散文家、詩人元吉到道州(今道縣)任刺史,將小溪起名“浯溪”。后來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路過祁陽,元吉邀他將自己作的“安史之亂”始末的“頌碑” 《大唐中興頌》書寫在靠近湘江邊的一處摩崖之上,并請手藝高超的石匠加以鐫刻。這樣,元頌、顏書,加上天工造就的峭巖,成了浯溪摩崖“三絕”,即文奇、字奇、石奇。浯溪現存有380多方石刻,形成了“無崖不刻文,有石就題詩”的獨特露天碑林,為中國史學、文學、文字、書法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湖南首次發現的韓愈手跡碑刻——“昌黎經此”
  
    郴州市永興縣侍郎坦一風光優美的山林石壁上,發現了罕見的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韓愈的手跡碑刻,內容為四個大字“昌黎經此”。韓愈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四字從右至左排列,刻法為陰刻,在題刻旁有一處內容相同的陽刻。省文物局專家表示,韓愈手跡題刻在湖南省還是首次發現,在全國也只有廣東陽江等寥寥幾處,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價值。
  
    湖南尚存最早、價值最高的碑刻——長沙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位于長沙市麓山岳麓書院南面。碑為青石,高272厘米,寬133厘米,圓頂。有陽文篆額“麓山寺碑”四字,清晰無損,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00余字。字體楷書。因年久碑面風化,部分斷裂,現存1000余字。碑文敘述自晉泰始年間建寺至唐立碑時,因文、書、刻工藝兼美,故有“三絕碑”之稱。又因李邕曾官北海太守,故亦稱之為“北海三絕”碑。該碑是長沙市尚存最早、價值最高的碑刻。
  
    中國四大名泉之一——長沙白沙古井
  
    白沙井位于長沙市城南白沙街,自古以來為江南名泉之一,此井雖小,卻名貫古今,被稱為“長沙第一泉”,民謠稱:  “無錫錫山山無錫,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沙水即指白沙井之水,此井不溢不竭,泉水清冽甘美,沖茶色味殊絕,釀酒芳香甘醇。晉代文學家謝惠連有“飲湘美之醇酹”之賦,毛澤東有“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吟詠,都是對白沙井的贊嘆。
  
    名聞遐邇的神往山——汨羅玉笥山
  
    汨羅市西北郊的玉笥山,因我國古代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晚年在此居住賦詩而聞名遐邇。山上古木蒼翠,許多有關屈原的遺跡和悲壯的傳說就是隱藏在那郁郁蔥蔥的綠蔭之中。如屈原吟誦《離騷》的騷壇,與漁父談心的獨醒亭,洗帽滌纓的濯纓橋,屈原學生宋玉、景差為屈原招魂的招屈亭,屈原避暑的桃花,還有飲馬塘、繡花墩、望谷墩、女媭祠、壽星臺等。
  
    湘西重鎮——吉首乾州
  
    乾州古城位于吉首城區南側,舊時有“乾州”而無“吉首”。  昔日的“五溪蠻”之地凄美神秘。東漢時期,乾州便屬五溪蠻地,因“居楚西南,界連黔蜀”,且“兵戎征伐,無世無之”,逐漸成為邊陲軍事重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設乾州廳,嘉慶二年(1797年)升為直隸廳……1953年改名為吉首,各機關遷自現吉首市區,喧鬧了數百年的乾州古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現存古城始建于明代洪武時期,曾是湘西的一座軍事重鎮。城內至今保存著昔日防御體系特征、原有城鎮格局及街巷體系,并有文廟、觀音閣、文昌閣等一大批古跡。始于明正德八年(1514年)左右所建的乾州城墻,也就是現在赫赫有名的“南方長城”。
  
    中國門橫梁跨度最長的純青石牌坊——郴州愛蓮坊
  
    愛蓮坊位于郴州市愛蓮湖景區,為六柱五門三層結構,寬28米、高18米,中間門橫梁跨度長達8米,創全國之最。愛蓮坊融合了嘉禾風憲牌坊、汝城司馬牌坊、繡衣牌坊的風格,運用高浮雕、淺浮雕、鏤空雕等多種手法,刻上了雙龍戲珠、獅子滾繡球、鯉魚跳龍門等圖案堪稱牌坊建筑的精品。
  
    湖南最長的對聯——長沙天心閣聯
  
    2007年6月,由中國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委員會理事馮建平創作的湖南第一長對聯——《題天心閣聯》在長沙公開亮相,據已掌握的資料顯示,三湘“第一長對聯”為全國第四長對聯。湖南“第一長聯”共736字,上下聯均以天心閣與長沙相關的古代歷史傳說開篇,全聯重點寫歷史,上聯寫天心閣的文史,下聯寫長沙的文史。全聯用一定篇幅詠景,上下聯分別寫天心閣與長沙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作者花了半年時間,五易其稿而成。
  
    湖南第一座土司古都——永順老司城
  
    老司城,又名福石城,位于湖南永順縣靈溪河畔,是座“土家族露天博物館”。唐天授二年(690年)建成,清雍正二年(1724年)因永順土司彭肇槐迂府于上游的顆砂而廢棄,前后營建了千余年,經歷了土家族歷史的滄桑變化,成為湖南第一座土司古都。永順土司小朝廷的署衙設在這里達580多年,成為土家族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最典型最獨特最集中的民族古文化遺存。
  
    中國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
  
    經歷500年風雨的洪江古商城,位于湖南西南部武陵山脈雪峰山區域,完整地保存了我國明、清時期的民居和各類會館等多種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有如一幅直觀的明、清社會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圖”,一座集政治、軍事、經濟、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館。洪江古商城是中國近代商業發展的一個標本,是我國保存下來完整而內容豐富的古商城之一,堪稱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活化石”,國家知名文物考古專家稱之為“中國第一古商城”。
  
    湖南最大的侗文化城——芷江侗文化城
  
    中國侗文化城位于芷江侗族自治縣象獅坡省級森林公園內,距懷化市中心6公里,西距芷江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20余公里,南連舞水河,北靠湘黔鐵路和320國道,區位、交通條件十分優越。整個景區占地3500畝,陽光、松林、溪流、草灘構成了這里獨特而優美的自然景觀。懷化是全國侗族人數最多、居住密度最大的地區,景區突出侗民族文化旅游主題,是集民俗風情、現代娛樂、度假休閑、森林觀光為一體的旅游大世界。
  
    湖南第一個多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張家界大庸府城展示館
  
    中國第一個多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位于張家界大庸府城中央景區內,多民族非物質文化展示館主要由土寨、苗寨、侗鄉、瑤山、白館組成,每個展廳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將其特殊的文化、建筑、起居、服飾、飲食、歌舞、傳說、戲劇、工藝、禁忌、喪葬等予以集中展示。張家界所處的大湘西,集聚著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瑤族等五大主體少數民族,由于大山的阻隔,千百年來他們仍然保持著各自獨特而燦爛的文化與傳統。其中桑植民歌、土家族擺手舞、苗家鼓舞、土家織錦、江永女書、灘頭年畫、花瑤挑花等都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侗族古建筑——坪溪寨門
  
    坪溪寨門位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菁蕪洲鎮坪溪村,距今已有397年歷史,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最早、保存最為完好的侗族古建筑。該建筑由前門、二道門和偏樓組成,建筑占地面積125平方米。前大門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年,二道門始建于清雍正四年,偏樓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有題梁可鑒。附屬文物有進士匾1塊,禁約碑1通,永古千秋碑1通,永垂不朽碑1通,石屋土神廟1座等,都具有較高的人文和民族史學價值。
  
    “屈賈之鄉”標志性建筑——賈誼故居
  
    賈誼故居位于長沙市太平街(解放西路與太平街口交匯處)。始建于明憲宗年間,為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最古的古跡”,也是“屈賈之鄉”標志性的文化遺產。長沙太守錢澍尋賈誼古井,募款修建賈太傅祠,后歷有修葺。賈誼祠前有大觀樓,祠內有一口井,相傳是賈誼所鑿,稱太傅井。宅前有兩塊碑石,左右各一,高約丈余,字跡剝蝕不可辨認。又有大柑一株,傳為賈誼手植。以上文物均毀于1883年“文夕”大火。現在僅存亞殿一座。祠正堂正壁上,刻有屈原像。古井尚在,另辟小巷,名為太傅里。賈誼(公元前200年一公元前168年),是西漢著名的大儒,漢元帝元年(前179年),在老師吳廷尉的推薦下,被征召入朝,立為博士。漢文帝把他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后遭妒被貶謫去當長沙王的太傅,他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鵬鳥賦》。其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
  
    世界偉人故居——韶山毛澤東故居
  
    毛澤東故居位于湖南韶山市,距湘潭市近40公里,原名為上屋場,房屋坐南朝北,泥磚青瓦,土木結構,整棟房子占地面積566.39平方米,大小房屋18間。東邊是毛澤東家的房子,共13間,西邊是鄰居的房子共5間,廳屋兩家公用。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于此。1966年毛澤東最后一次回韶山。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4月2日經黨中央批準將“舊居”改稱為“故居”。現在,在故居復原陳列了毛澤東的臥室,毛澤東父母的臥室、毛澤民的臥室、毛澤覃的臥室、橫堂屋、廚房及所有的房間。在這些房間里陳列了大量文物:柜、方桌、碗柜,大水耙、米碓、風車等。毛澤東故居為全國首批AAAA級景點之一。
  
    一代偉人故居——寧鄉劉少奇故居
  
    炭子沖是湖南寧鄉縣花明樓鎮的一條小山沖。劉少奇同志的故居就坐落在炭子沖,故居坐東朝西,背靠青山,半茅半瓦的土磚房,門前有一口大水塘。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出生在這棟土磚房,并在炭子沖里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有詩曰:“韶山沖連炭子沖,風雨瀟湘起二龍”。正如和它相距30公里的韶山沖一樣,炭子沖也因為孕育了一代偉人而成為人民向往的地方。早在1959年,這座故居被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8年起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南第一大古地道——城步五團巡頭古地道
  
    1989年,城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縣城南部五團鄉巡頭村發現一處大型人工構筑的古地道,古地道全長3000米,系湖南最大的人工古地道。巡頭地道系巖層地道,極為堅固,利用陡坡山勢,從地面向上掘進,分東西兩條主干道。主干道為三梯層,每梯層設一個儲物倉庫和三個階梯層臺,儲放著武器、石塊等物。一條橫向的干道聯結東西兩條主干道,每條主干道又分出數條支道,上下串通,左右縱橫,前后相聯、山前、山后、山側、河岸、樹、墓穴都有地道的秘密出口,構成一道神秘機巧的地下長城。
  
    湖南第一古銅柱——永順溪州銅柱
  
    銅柱始建于北宋天德元年(1017年),柱上刻有楚王馬希范與土司彭仕愁罷兵盟誓之約。溪州鋼柱高4米,重2500公斤,柱身為中空八面體,原柱內用馬氏統治時期所鑄的鐵錢填實。柱上刻有“復溪州銅柱記”,共2000多字,楷書,字體秀麗。銅柱原立于湖南省永順縣野雞坨下的酉水河岸,1971年因為修建鳳灘水庫而遷至距原址約10公里的王村花果山上,并建有保護亭對銅柱加以保護。永順溪州銅柱是研究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重要實物資料,被譽為“湖南第一古銅柱”,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湖南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大宅院——湘西吉家大院
  
    吉家大院位于湘西瀘溪縣浦市鎮。自明清時期至民國年間,由于這里水路交通發達,浦市商貿、文化極其繁榮,曾有“小南京”之美譽。吉家大院是“前店鋪后住所”的結構模式。它是由磚木筑成,進深58米,屋內由“三井三堂十二房”構成。四周防火墻高十余丈,既防火又擋風。正面為三層并連式結構,均以條石構筑。門額以高浮雕手法刻有“家約清風”等吉祥語,兩端刻有荷花、香草,周邊飾幾何圖案,窗花以幾何圖為主,中間刻八仙、人物、花草、斗打等圖案。所有刻工,精細入微,栩栩如生。該院是我省迄今發現的建筑設計最精致、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大宅院。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