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音樂兩相宜
聚焦2009中國張家界國際鄉村音樂周
.
湖南日報記者 左丹 徐蓉 熊遠帆 向國生
.
...
5月18日,2009張家界國際鄉村音樂周在歡歌中落下了帷幕。短短5天時間里,山谷間、樹林中、水泊邊,草坡上,處處流淌著優美的各具風情的鄉村音樂,來自世界五大洲的31支民間樂隊與數萬中外游客度過了難忘的歡樂時光。與此同時,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傳媒,全球數以億計的受眾分享了這一文化盛宴。
...
作為湖南旅游業的龍頭和名片,近年來,張家界努力尋求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級旅游精品,而鄉村音樂周正是一件最新力作。
...
為張家界風光添幾許柔美
...
滿目碧翠,山奇水秀,5月的張家界分外迷人。
...
黃龍洞占地130畝的生態廣場上,鄉村音樂周開幕式的舞臺就搭在30畝反季生態稻田上。舞臺四周,禾苗青蔥,垂柳依依,水禽嬉戲,黛瓦青墻的土家吊腳樓,盛裝的苗家阿妹,以及遠處極具湘西風味的農舍,戴斗笠的農夫和悠閑的水牛,這一切與形如巨屏的青山互相呼應,散發著迷人的田園牧歌氣息。
...
在這靈動的山水舞臺上,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法國、奧地利、南非、日本、希臘、埃及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24支知名民間樂隊,與國內的7支民間樂隊一起,盡展鄉村音樂的迷人魅力。臺下,1000多名來自北京、重慶、上海、長沙、武漢等地的音樂發燒友,1600多名來自日本、韓國、美國等地的嘉賓,與數千游客一道如癡如醉,盡享這一音樂盛宴。真是美景美樂醉煞人!
...
與此同時,鄉村音樂周給張家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節日“狂歡”。隨處可見的由鐮刀、竹子、大鯢(俗名“娃娃魚”)等元素組成的半拍八分音符形狀的音樂周的會徽、滿場頗具西部風情的牛仔帽、大屏幕上滾動播放的市長以卡通形式,載歌載舞向世界發出到張家界旅游“邀請書”,來自五大洲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音樂人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樂器,以及國內外100多家媒體的報道,將一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優美的張家界呈現在世界面前。
...
為什么要在世界自然遺產地舉辦國際鄉村音樂周?活動的承辦者,著名策劃人葉文智給出的答案是,“回歸和思古是現代人對旅游產品的最大向往,而鄉村音樂擁有帶人回家的獨特魅力。我們曾成功策劃過1999年的‘穿越天門’、2006年的‘俄羅斯空軍張家界特技表演’等活動,如果說這些活動是向世界展示張家界剛性的一面的話,那么舉辦鄉村音樂周,旨在為自然山水增添文化元素,向世界展示張家界柔美的一面。讓游客到張家界不僅能享受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風光,還能得到心靈的撫慰和文化交流。”
..
“我是1999年通過穿越天門這一事件在電視新聞中了解到張家界的,到張家界旅游一直是我多年心愿。沒想到這里不僅山美水美,還能體驗不同的民族風情,真是不虛此行。”來自臺灣的李小姐一邊看演出一邊興奮地告訴記者。
...
推進旅游產品轉型升級
...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產業必然從單一的觀光游向休閑度假、商務旅游過渡。其中文化類、休閑類旅游產品最受游客歡迎。據有關方面統計,全國年接待游客人數達到280萬人次以上的景點,都是文化類旅游產品。尤其在吸引境外游客方面,文化類旅游產品更具有吸引力。
...
促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已成為張家界全市上下的共識。“旅游只是一種形式,而對于地方文化的一種感受和認知以及情感上的認同才是旅游的核心,旅游者就是來尋求文化差異的。如何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做大做強,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產業是發展旅游業的一個核心,張家界應該在湘西民族文化上搶占制高點。”張家界市市長趙小明表示。
...
早在2004年,張家界就將促進單一觀光旅游型產品向復合旅游型產品轉變,寫進了市黨代會的報告。近年來,該市又大力進行城市規劃調整和旅游產業規劃調整,同時大力促進旅游和文化融合,先后在景區推出了“魅力大湘西”、“梯瑪神歌”等反映湘西和土家民族風情的大型演藝節目,促進單一型觀光游與休閑度假游相結合、單一型觀光游向商務旅游轉變。此次國際鄉村音樂周,張家界市副市長劉曙華稱之為“張家界旅游與文化相融合的一件里程碑事件”。
...
據國家旅游局統計,2008年,張家界全市各景區累計接待游客達1687萬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05萬人次,累計接待游客數位居全國前列。旅游總收入83億元,相當于全市GDP的50%左右。
葉文智告訴記者,張家界雖然具有世界一流的自然風光,但經過29年的開發,觀光型旅游產品難免趨于老化,難以滿足現代人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尤其在吸引境外游客方面,單一的觀光型旅游,相對集中于一兩個國家的客源,都會成為制約發展“瓶頸”,要做大做強張家界旅游業,亟需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以更有效拓展歐美高端市場。
...
所幸張家界不僅有“奇峰三千,秀湖八百”,而且還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全市162萬人,有125萬人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他們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留下了多達15類70多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桑植民歌、土家擺手舞、毛古斯舞、土家織錦技藝入選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儺愿戲被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大庸圍鼓和打溜子被稱為“東方交響樂”,張家界陽戲與高花燈、慈利板板龍燈被省政府公布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具備了提供自然景色和旅游新文化融合的基礎條件。
...
國際鄉村音樂周,讓張家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向世界綻放出耀眼光芒。
...
讓世界自然遺產煥發新活力
..
“鄉村之路,帶我回家,去我屬于的地方,西弗吉尼亞,大山媽媽,鄉村之路,帶我回家……”5月14日至18日,這首美國經典的鄉村音樂,在張家界秀美的山巒間被反復傳唱。與此同時,一座張家界本土文化與世界民間藝術交流的橋梁也在鄉村音樂周中搭建。
.. “WE LOVE CHINA,WE
LOVE
zhangjiajie!(我們熱愛中國,我們熱愛張家界)”來自美國圣塔菲市藝術團的演員們,是第一次到湖南,他們不僅被張家界的神奇自然風光所傾倒,還對這里動聽的桑植民歌著了迷。開幕式上,他們與張家界表演團的成員們,一起用器樂演奏了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臺》,贏得滿場喝彩!“這簡直就是一趟夢幻之旅。沒想到張家界這么美,這里的民歌這樣動聽,這里的人們這么友善。”希臘的馬瑞莎·科赫歌舞團的演員們興奮地告訴記者。
與“穿越天門”、“俄羅斯空軍張家界特技表演”一樣,鄉村音樂周取得了極大成功。電視臺現場直播,騰訊網直播,100多家境內外媒體聚焦……張家界,又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穿越天門’活動后,張家界接待游客人數連續兩年增長50%以上,‘俄羅斯空軍張家界特技表演’后,張家界接待游客人數又增長了27%,尤其是境外游客有較大增長。而對于鄉村音樂周,我們今后將每兩年舉辦一屆,通過三到五屆的努力,把其發展成常設性國際鄉村音樂節,把張家界打造成國際鄉村音樂圣地,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組委會負責人對這一目標信心滿滿。
“張家界正謀求第二次跨越。我們提出了城市面貌要‘三年有改觀,5年大變樣’;同時將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旅游與文化的融合,促進旅游產業的調整和轉型,努力向建設世界旅游精品的宏偉目標邁進。”市長趙小明豪邁地表示。
...
據張家界旅游局局長丁云勇介紹,文化對旅游的促進作用在張家界已初步顯現,如在寶峰湖景區上演的反映土家族史詩的大型實景演出《梯瑪神歌》,自去年推出來至今,容納1400人的劇場,每晚場場爆滿,改變了游客晚上無處休閑的狀況,延長了旅客在張家界停留的時間。鄉村音樂周期間,大約每天有15000多游客進入景區,一面欣賞風景,一面聆聽各國民間樂隊的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