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瀘溪縣城白沙鎮沿沅水而上20公里處,便是湘西著名的“四大古鎮”之一——浦市鎮。近日,記者隨省文物局組織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小組走進了浦市鎮的幽深古巷。
由于水路交通發達,歷史上浦市商貿、文化極其繁榮。自明清時期至民國年間,在這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古鎮里,修建了三條商貿古街、六座古戲樓、十三省會館、二十多座貨運碼頭、四十五條巷弄、五十多家封火墻窖字屋、七十二座寺廟道觀、九十多個作坊。因商貿交流、文化融匯,故有“小南京”之美譽。
在交通便利、商賈云集、財物聚斂的背景下,高大氣派、功能齊全的浦市民居逐漸得以成熟和完善。吉家大院則代表著浦市民居的整體水平。據悉,吉家先人從山西遠赴湘西經商,從賣桐油、木材起家,積累了大量財富。
總體來說,浦市民居都是“前店鋪后住所”的結構模式。吉家大院由磚木筑成,進深58米,屋內由“三井三堂十二房”構成。四周防火墻高十余丈,既防火又擋風。正面為三層并連式結構,均以條石構筑。門額以高浮雕手法刻有“家約清風”等吉祥語,兩端刻有荷花、香草,周邊飾幾何圖案,窗花以幾何圖為主,中間刻八仙、人物、花草、斗打等圖案。所有刻工,精細入微,栩栩如生。
院內廂房按家室的輩分依次居住。廂房的木窗雕龍刻鳳,每一板雕刻都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其中《梁祝》、《天仙配》、《蚌殼燈》、《彩龍船》、《鼠叼葡萄》、《老鷹抓雞》等雕刻更是入木三分,惟妙惟肖。樓上則主要用于囤積貨物,擺放雜物、晾曬衣物等。后側建有伙房和廁房,院落后部則是花園,花園的盡頭緊連著河邊的私家碼頭。
浦市民居具有極強的研究價值,“前為店鋪、后為住所”的建筑格局,并不多見,特別是在第二進門坎上,每一棟建筑都留有一個犬洞,反映了當地民俗對犬崇拜的歷史再現,為研究盤瓠文化提供了實物依據。“我看了很多湖南民居,與北方民居相比,常有一種自卑感。但這次看了吉家大院后,終于可以挺起腰桿說,我們湖南的民居并不比北方的遜色。其精致程度堪比‘喬家大院’,完全夠格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吉家大院是我省迄今發現的建筑設計最精致、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大宅院。”
以上部分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出處不詳,請作者與本站聯系。